大平台全新升级 大品正规官网 房卡 欢迎咨询 专注十年老店!!!
玩法详解:
2、打开添加微信客服【59722633】
注意事项:
通苏嘉甬高铁,被列为浙江省“十四五”交通会战的头号工程,承载着完善长三角城际交通南北动脉的重任,宁波至苏州、上海有望迈入“1小时生活圈”。但在这张蓝图落地前,宁波地区14回220千伏、10回110千伏高压线路急需“让道”。特别是江北段改接过程停电涉及面广,回路迁改衔接紧密,项目建设面临巨大挑战。
罗玉鹤所带领的设计团队,正是这场攻坚战的重要技术支撑力量。
超前布局 把准重点精准施策
“线路迁改不是‘拆旧换新’的简单操作,而是要在棋局中落准每一子。”项目前期,面对“长三角南北动脉”的紧迫工期与110千伏、220千伏高压线路密集交错的复杂环境,罗玉鹤带领团队展开了一场与时间的赛跑。
2024年3月,团队第一时间组建工作专班,迅速开展前期踏勘工作,在3天内完成26.3公里勘测任务,建立起包含地形、地质、管线等要素的“三维实景档案”,梳理出15处路径冲突点;与地方政府、铁路部门多次梳理关键节点,召开专项研讨会10余次,量身编制5套迁改方案。
针对停电窗口紧张的难题,罗玉鹤创新提出通道置换方案,通过优化跨萧甬、杭深高铁停电窗口,将停电时间缩短为15天,为后续施工争取了2个月的黄金期。同时,团队通过创新设计电缆微顶管方案,精准控制钻越“三油两气”安全距离,为项目落地扫清了障碍。
揭榜挂帅 加速攻坚破解难题
“既要‘大象穿针’的精细,又要与时间赛跑的速度。”这是罗玉鹤团队在设计阶段最深刻的印象。2024年5月,罗玉鹤带领团队开展集中设计工作。工程涉及多项复杂技术,传统设计方案存在路径受限、施工周期长等难题,无法满足项目建设要求。为此,罗玉鹤积极推行“揭榜挂帅”机制,鼓励团队成员各展所长、攻坚克难。
团队成员白文博主动领衔220千伏四回路钢管塔及高跨塔设计等课题,通过优化布置,有效减少铁塔占地,解决了道路绿化带立塔宽度不足等难题。针对复杂路径规划,团队青年创新开展三维正向设计,基于无人机倾斜摄影与激光点云数据,构建毫米级精度的迁改路径数字模型。通过虚拟漫游技术,提前发现3处塔基与地下管廊碰撞风险,优化5处导线弧垂安全距离不足问题。
这一系列“数字预判、现场验证”的闭环管控,大幅降低设计变更率,为工程高质量推进按下“快进键”。
匠心护航 动态优化铸造精品
“设计服务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工程推进至施工攻坚阶段,罗玉鹤带领团队成立“移动工代指挥部”,在现场设立“24小时设计工代服务站”。今年4月27日,一处施工现场发生桩基塌孔无法施工突发问题,罗玉鹤立即带领团队赶赴现场进行详细勘查,现场制定应急方案,通过采用群桩加护筒措施,仅用2小时便恢复施工,避免工期延误7天。
通过设计施工融合,团队还建立起“问题反馈-快速响应-迭代优化”闭环机制,累计收集施工反馈10余条,动态优化电缆终端塔等13处设计。通过动态优化机制,设计图纸返工率同比下降15%,为后续工程推进树立了效率与质量的双重标杆。
“干工程,就要拼状态、比实绩、争第一,做到问心无愧。”这是罗玉鹤常挂嘴边的话。从业24年,他带领团队完成重大迁改工程20余项,培养出10余位业务精湛的设计骨干。如今,团队中“90后”占比超55%,团队获评“宁波市青年文明号”,所在劳模工作室获评宁波市级劳模创新工作室。
站在新落成的铁塔下,罗玉鹤望向延伸向远方的银线:“年底前,我们要完成剩余的迁改任务,全力以赴啃下这块硬骨头。”阳光下,新架设的银线凌空舒展,与远方的铁轨并行延伸,仿佛在丈量着一线建设者与时俱进的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