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平台全新升级 大品正规官网 房卡 欢迎咨询 专注十年老店!!!
玩法详解:
2、打开添加微信客服【353508984】
注意事项:
眼看单打独斗收效甚微,美国又搬出了老把戏——拉帮结派,对中国加税,想把我们排挤出全球供应链。口号喊得震天响,算盘打得更精。
最近,各种消息拼在一起就能看出端倪。美国领导人已经分别找过日本、韩国、欧洲国家,估计还找过其他伙伴。但问题在于,谁愿意当“炮灰”?嘴上答应听调度容易,可真要动手就是“刀口舔血”。一旦利益受损,承诺反悔,亏损算谁的?大家心里都明白。
就在美国为拉盟友操心时,墨西哥突然动作了。时间点颇为敏感:9月10日,有媒体透露墨西哥计划对未签订自由贸易协定的国家提高关键商品关税,其中对汽车的关税可能升至50%。偏偏中国正是墨西哥汽车的最大进口来源,这一刀扎得准。
与此同时,美国正在炒作所谓“北美堡垒”,想把供应链牢牢圈在美墨加范围内,把中国商品排除在外。更巧的是,《美墨加自由贸易协定》将在2026年进入复审准备期,政策一旦调整,谁得利谁受损,都还不确定。
从历史角度看,这和古代“合纵”有相似之处。几千年前苏秦就靠共同利益拉拢各国。一旦没有共同利益,再多口头承诺也没用。如今美国打着“美国优先”的旗号,试图把合作伙伴的利益榨干,连盟友也要分摊成本。结果就是,很多国家表面笑脸迎合,私下却精打细算。
但墨西哥这次加关税,明显是在顺着美国的压力和节奏走,意图也不难理解:通过对中国“出手”,换取在美墨加协定中的豁免和照顾。某种意义上,墨西哥是主动站到前排当“急先锋”。
中国方面很快回应。外交部和商务部门连续表态,强调不应因他国施压而伤害第三方。商务部更直白:美方滥用关税已经引发普遍反对,其他国家不该替美国背锅。
面对中国的立场,墨西哥也急忙解释。总统辛鲍姆公开表示,墨中关系良好,希望继续保持,关税措施并非受胁迫。言辞体面,但效果有限。
数据显示,2024年中墨双边贸易额为1094.26亿美元,对中国整体外贸格局来说,这并非决定性份额。真正值得关注的不是规模,而是信号效应——一旦有国家率先加码,可能会带动第二个、第三个效仿。特朗普正在四处拉人孤立中国,如果这一枪得手,麻烦就大了。
因此,中国必须亮明态度。9月25日,商务部连出两招:一是对墨西哥涉及中国的限制措施启动贸易投资壁垒调查,重点检查是否存在不合理、不透明的门槛;二是对来自墨西哥和美国的碧根果发起反倾销调查。动作精准,节奏稳健。这既是法律手段,也是政策信号——回应要对等,出手有分寸。
这些措施并非随意选择,而是经过产业链、数据和利益核算。反倾销有完整的程序和标准,既讲法律依据,又能传递压力。换句话说,中国让对方感受到“疼感”,但避免事态失控。
再看墨西哥。的确,地理位置是优势,依靠邻近美国市场,过去几年承接了不少转移订单。但这种优势并非护身符。如果频繁用关税做筹码,随美国起舞,短期或许有收获,长期则风险很大。关税一加,全球订单可能改道,中国企业或许转向东南亚或其他拉美国家。墨西哥眼下的成绩,未来能否持续?工厂能否稳定?工人饭碗能否守住?这些都成了疑问。
其实,墨西哥完全有另一条路。与中国在制造业上高度互补,正好可以抓住产业转移和供应链升级的机会。电动车、光伏、电子装配、港口物流,都是合作潜力巨大的领域。若一味靠加税防守,而不是靠能力提升迎接挑战,最终可能适得其反。
至于美国拉拢的其他伙伴,日、韩、欧洲国家也都心知肚明。加税也许能短期抬高价格,但长期只会推高生产成本、扭曲产业链,削弱竞争力。全球化的格局牵一发而动全身,不可能按某个人的意志“暂停”。
这一次中国的“双拳”回应,不仅划清了边界,也释放了信号:谁把中国当软柿子,谁就要准备承受对等反击。更重要的是,我们要稳住自身节奏——继续做强产业链,谈出公平规则,拓宽国际市场。越有人想堵,我们越要打通;越有人拉小圈子,我们越要深化合作。
面对外部挑战,中国不会和情绪较劲,而是与现实较劲。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