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16日,均普智能发布定增预案,拟向不超过35名特定投资者募集资金不超过11.61亿元,其中近半资金将用于智能机器人研发及产业化项目。这是公司自2022年IPO募资15.6亿元后的又一次大规模融资。
此次定增背后,是这家“均胜系”上市公司连续两年半扣非净利润亏损的尴尬现实,以及前次募投项目两次延期至2026年的窘境。均普智能的案例成为观察科创板公司如何平衡战略布局与财务稳健性的重要样本。
均普智能的融资史呈现出“高调融资、缓慢推进”的特点。2022年3月,公司通过IPO募集资金15.60亿元,成为当时的“超额募资大户”。
原本公司仅计划投入1亿元补充流动资金,但实际操作中却对补流表现出明显偏好。2022年5月至2024年6月,公司分3次合计使用约6亿元超募资金用于永久补流。截至2025年9月30日,公司累计投入募集资金12.71亿元,其中超募资金用于永久补流的金额达5.99亿元。
令人费解的是,在超募资金大量用于补流且仍有结余的情况下,均普智能此次定增仍计划拿出3亿元补充流动资金。
均普智能IPO时的两个核心募投项目已陷入“延期泥潭”。根据公告,公司曾于2024年4月将“均普智能制造生产基地项目(一期)”与“工业数字化产品技术升级应用及医疗机器人研发项目”的达产时间延长至2025年3月。
但仅一年后,均普智能2025年4月又将上述项目达产时间分别推迟至2026年3月与2026年9月。
更严重的是,此次项目延期并未及时披露,直接触发监管关注。2024年8月,宁波证监局下发监管关注函,直指公司存在募投项目延期未及时披露、工程款支付审批不规范、预算与结算差异大等多项问题。
均普智能的经营业绩持续承压。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0.32亿元,同比下降7.86%;净亏损为2776.70万元。
更值得关注的是,公司上市以来扣非净利润持续为负。2022年至2025年上半年,公司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分别为1393.41万元、-22074.58万元、-1639.29万元和-3266.29万元,累计扣非亏损达2.70亿元。
现金流方面,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从2024年上半年的1.97亿元大幅下降至2025年同期的3027.42万元,降幅高达84.64%,表明主营业务“造血能力”不足。
均普智能此次定增的重头戏是智能机器人项目。公司计划投入5.51亿元用于智能机器人研发及产业化项目,占总募资额的47.5%。
尽管基本面不佳,均普智能在二级市场却表现强劲。在机器人概念加持下,公司股价在2025年9月18日创下上市新高16.27元,年内涨幅超60%。
截至2025年10月21日,公司股价报收12.73元/股,上市以来累计上涨约1.5倍。这一表现与公司持续亏损的基本面严重背离。
目前均普智能的估值水平已显著高于行业均值。以2025年10月21日收盘价12.73元计算,公司总市值达156亿元,对应市盈率极高(因公司处于亏损状态)。
注:本文创作借助AI工具收集整理市场数据和行业信息撰写成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