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新闻客户端】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这是新时代以来党中央制定的第三个五年规划建议,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的第一个五年规划建议。
(一)历史方位:走过“极不寻常、极不平凡”的五年,迎来“夯实基础、全面发力”的关键时期
2026年至2030年,这五年对于中国式现代化意味着什么?
全会公报鲜明指出:“十五五”时期是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夯实基础、全面发力的关键时期,在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
把握一个时期的定位,要将其置于历史的长周期里观察。
党的十九大对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作出分两个阶段推进的战略安排:从2020年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即将收官的“十四五”,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乘势而上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而奋斗的第一个五年。全会高度评价“十四五”时期我国发展取得的重大成就,用“极不寻常、极不平凡”形容这段历程。
这五年,中国经受住世纪疫情严重冲击,有效应对一系列重大风险挑战,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跃上新台阶。这为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打下坚实基础、实现良好开局。
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一个阶梯式递进、不断发展进步的历史过程,需要不懈努力、接续奋斗。
即将开启的“十五五”,上接“十四五”、下连“十六五”。制定和实施好“十五五”规划纲要,是接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分阶段有步骤实现既定战略安排的必然要求。
这次全会对乘势而上、接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进行了总动员、总部署,为今后五年我国发展指明了方向与路径。
(二)主题主线: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
正确判断形势是科学决策的重要前提。全会深刻分析我国发展面临的新形势,作出重大判断——
“‘十五五’时期我国发展环境面临深刻复杂变化,我国发展处于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
敏锐把握时与势、深刻洞察危与机,全会公报指出:我国经济基础稳、优势多、韧性强、潜能大,长期向好的支撑条件和基本趋势没有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spa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