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介绍:
2025-10-25 10:11:13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指出:“探索文化和科技融合的有效机制,加快发展新型文化业态。”推动文化和科技融合,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科技观和文化观为引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立足人类科学技术发展成果和文化成就,秉持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审视和澄明了人类社会发展与科技、文化之间的内在深层联系,能够为我们在新征程上探索文化和科技融合的有效机制提供重要指引。劳动实践是科技和文化的共同基础“现实的人”的实践活动是唯物史观的基石。“现实的人”是环境的产物,这个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既包括自然界,也包括社会这个打上人的实践活动烙印的人化自然。唯物史观为改造自然、改造社会提供了科学方法论,将整个世界都包括在内,强调改造自然和改造社会都必须遵循客观规律。正如马克思所言:“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在马克思看来,无论社会发展进程看起来多么无序和繁杂,其本质上无非是人类改造世界活动的历史产物,历史发展的规律就存在于人类改造现实世界的进程之中。无论是石器、铁器时代的技术和文化,还是现代社会的工业活动、新科技革命以及文化创造,人类的劳动实践打开了关于人的本质力量的书,“人的革命实践既改变其周围环境,也改变人自身”,一步一步引导人类向更为现实的世界复归。科技的进步和文化的发展都离不开人的劳动实践。唯物史观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揭示以及对科技文化发展趋势的关注,始终没有脱离作为经济社会活动核心要素的人。马克思全部研究的基础,是现实生活中从事物质生产实践的有血有肉的人,而“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作为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在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了特定时期、一定区域、某一民族内各具特点的文化样态,这些文化样态在不同的物质和技术手段下呈现出巨大差异,构成了丰富多彩的人类社会。人类社会中一切发明创造都来源于人民群众,社会中一切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科技成果都离不开人类的劳动实践,因而科技和文化都具有共同的基础——人的劳动实践。科技和文化之间具有密切关联性马克思主义认为,在人类历史发展洪流中蕴含着由民族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浪潮。马克思、恩格斯从不孤立地看待科技与文化,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