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平台全新升级 大品正规官网 房卡 欢迎咨询 专注十年老店!!!
玩法详解:
2、打开添加微信客服【763041117】
注意事项:
来源:Y趣理说
“老鼠仓”再一次敲响了行业警钟。海富通七年轮回,“老鼠仓”阴影再度笼罩。
上海证监局近日公布行政处罚决定,前海富通基金经理杨宁嘉因利用未公开信息,明示、暗示他人从事相关交易活动,被责令改正并罚款50万元。虽然金额不高,但这起事件的象征意义远大于处罚本身——因为,这已是海富通基金在短短七年内第二次卷入“老鼠仓”风波。
业绩垮塌之后:老鼠仓浮出水面
处罚决定书显示,杨宁嘉利用职务便利,将基金持仓等非公开信息透露给他人,用以指导账户交易,从而形成了与基金操作趋同的买卖行为。更具讽刺意味的是,这些账户并未因此获利,反而因市场走势不佳遭遇亏损。
杨宁嘉2017年加入海富通基金,早年在光大证券、海通国际任职,履历完整,背景稳健。2019年正式上任基金经理后,他先后管理过海富通电子信息传媒产业、海富通新内需混合、海富通数字经济等多只产品。
但他真正被市场记住的,并非因为投资能力。2023年,在人工智能掀起的科技行情中,主打TMT概念的海富通电子信息传媒产业混合全年亏损13.51%。Wind数据显示,该基金在其任期内累计亏损近40%,而历任三位基金经理均录得正收益。
杨宁嘉不仅“跑输同行”,更把投资者的信任消耗殆尽。
同一家机构,两起“老鼠仓”
2018年,海富通基金曾因“老鼠仓”事件震惊行业。当年基金经理谢志刚因利用未公开信息交易,被法院以“利用未公开信息交易罪”判处有期徒刑三年、缓刑五年,并处罚金三百万元。这一案件成为当年少数进入刑事司法程序的公募基金“老鼠仓”典型。
然而,七年过去,同样的故事再次上演。海富通在当年事件后曾公开承诺“强化合规风控体系,建立信息隔离墙”,但事实证明,这堵“防火墙”并未真正筑牢。杨宁嘉案的曝光,表明公司在制度执行、人员监督和文化建设层面仍存在根本性漏洞。
更令人担忧的是,从行为逻辑来看,杨宁嘉与谢志刚如出一辙,都利用职位便利获取未公开信息,都借助外部账户实施趋同交易。唯一的不同在于,七年前的“老鼠仓”赚了钱,这一次,他们连钱都没赚到。
从基金层面来看,杨宁嘉离任前,管理规模已显著缩水。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二季度,其管理总规模为17.35亿元,而到2024年三季度仅剩6.17亿元,缩水超过六成。更典型的是,海富通数字经济混合基金成立不到一年即因规模不足自动清盘,持有人大会都未召开。
这不仅是基金业绩不佳的结果,更反映了投资者信任的流失。2025年以来,海富通已相继清盘包括数字经济、ESG领先、汽车零部件ETF在内的多只基金。多数产品成立时间短、规模迷你,显示出投资者信心的持续下降。
在一个以信任为核心的行业里,投资者的“用脚投票”往往比监管罚单更具杀伤力。
海富通基金的“底线之问”
海富通自成立以来已运作二十余年,管理资产超过2100亿元。按理说,这家老牌机构应具备成熟的合规体系,但在七年发生两起“老鼠仓”中,说明这些规定往往流于形式?只要基金经理与外部账户存在亲属关系或隐蔽沟通,稽查系统就可能形同虚设。
在资本市场,业绩起伏是常态,周期轮换不可避免,但职业操守与制度约束却必须是恒定的。海富通基金的老鼠仓案,不仅来自基金经理个人的行为,更在于其内部监督机制与文化根基的松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