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本侵占台湾的半个世纪里,台湾同胞的抗日斗争从未停歇,台湾同胞重做“堂堂正正中国人”的热血从未冷却。台湾导演侯孝贤的作品《好男好女》中,重现了1940年几位台湾青年不满日本殖民统治,跨越海峡,回到祖国大陆参加抗战的真实历史。
萧道应,便是影片的原型之一。他的曾祖父萧光明则是1895年组织乡勇抗击入侵日寇的客家领袖。系列报道《光复80载 抗日卫家国》,今天我们就跟随记者的镜头,一起去认识萧道应。
位于台湾南部屏东县佳冬乡的萧家祖屋,是台湾唯一的客家围栊(龙)伙房和五进大院。作为当地一大望族,屏东萧家祖籍广东梅县,来台历史要追溯到1786年,到萧光明是第三代。
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后,日本军队进兵台湾。当时,高雄、屏东一带多个客家聚落,决意组织义军,誓死抵抗入侵者。萧光明就是领导乡民抗日的客家领袖之一。
总台央视记者 朱若梦:这个低矮的步月楼,曾经见证了100多年前的一场激战。当时萧光明率众在这里顽强抵抗日军,如今我们仍然能够在这里看到当时激战所留下的弹孔。
台湾抗日志士萧道应之子 萧开平:一开始打仗的时候,所有的村民帮忙装弹药,我们是用土炮对洋枪,当然是打不过,我们死伤很多人,萧光明的两个儿子也战死,但是保家卫国,大家都有共识。
这场连村中妇孺都投入战斗的“步月楼之役”,是1916年出生的萧道应时常听家中长辈提起的往事。“与其生为降虏,不如死为义民”的精神,深深感染着他。萧道应也深感备受日本人歧视、欺侮的苦闷。
萧开平:大家要知道在日本统治时代,台湾人是次等国民,你看到学校去,很可能日本同学就会欺负他们。我父亲成绩很好,就是你看看日本人都赢不过我。
大学期间,因为渴望学习祖国语文的关系,萧道应认识了陪伴他终生的革命伴侣黄素贞。当时,全民族抗日战争已经打响。他们认为这场战争关系中华民族生死存亡,与其“在台湾这样活下去,不如回大陆参加抗战”。
萧开平:太平洋战争还没有爆发之前,大家就想说,怎么组织医疗队去祖国大陆参加抗战。那个时候过不去,大家就想各种方法,我父亲经过上海的日本租界到英国租界才到香港,经香港才到内地,寻找祖国三千里,参加抗战。
1940年春,萧道应夫妇与其余三人先后潜赴大陆,加入了丘念台领导的“东区服务队”。在抗日前线,萧道应担任外科医师,黄素贞则做护士。同时,还利用家族在广东的积累,为游击队提供物资。
1945年抗战胜利后,萧道应曾担任日本俘虏营的长官,当时俘虏营中有一批被迫参战的台湾籍士兵,他负责将他们带回台湾。
萧开平:我父亲跟他们讲,你们现在已经抗战胜利,日本已经投降了,我要带你们回台湾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
2002年9月,萧道应辞世,享年87岁。萧开平继承父亲衣钵,成为知名法医。他更传承祖辈的精神,参与发起成立“台湾抗日志士亲属协进会”,并担任常务理事。他说,台湾近30个抗日家族成立协进会,就是要让台湾后代子弟不要忘记那段可歌可泣的历史,更要记取几代台湾人对祖国的热爱。
萧开平:祖辈教给我们就是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你当了一个中国人,你有中国人的责任,你要怎么样爱国家,假如说必要的时候,你要忠心耿耿地为国家牺牲。我当时考上医学院,父亲不让我读了,他说你应该去读航空,航空救国。现在才想到父亲的理想,他们从小做任何一件事情,他一定以救国为目的,国家需要哪一些人才,你要往哪一边走。
萧开平说,台湾跟祖国大陆几乎分隔了130年,这130年,是台湾人民对祖国大陆的苦恋。在那些苦难的日子里,父辈真正完成了作为一个中国人的历史任务和使命。反观当下,他不免唏嘘。
萧开平:虽然台湾光复了80年,但是现在民进党已经采取“去中国化”,就好像我们又回到日据时代的“皇民化”。我们现在不能讲古文,把我们的很多的儒家思想都去除掉了,年轻的学生连他们最尊敬的孙中山先生都不认识了,所以这个也是我们很觉得无奈的一件事情。
如今,萧开平常往返两岸,为的就是让父辈的故事被更多人知晓。他说,虽然父亲没能等到台湾回归的那一天,但他定是微笑入梦,因为祖国真的强大了。
萧开平:只有强大的祖国大陆才能够让台湾回到祖国的怀抱,台湾终归要统一,而且必定统一。
责编:张青津、卢思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