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介绍: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来源:尚品新消费
最近一段时间,鲜有人再讨论关于西贝的话题了,在经过一顿操作后,西贝似乎成功过了第一关。
自9月10日罗永浩在微博公开吐槽西贝以来,西贝做出了扬言起诉、开放厨房供参观、发道歉信等一系列应对操作。但在这场PK中还是老罗完胜,打打“嘴炮”便让西贝元气大伤。整个过程中,西贝也因自己的各种应对方式将舆情推向一波又一波的高潮。
事件回顾
事件的起因是9月10日下午,罗永浩发微博表示:“好久没吃西贝了,今天下飞机跟同事吃了一顿,发现几乎全都是预制菜,还那么贵,实在是太恶心了。希望国家尽早推动立法,强制饭馆注明是否用了预制菜。”
9月11日,西贝便召开了新闻发布会对此进行回应,创始人贾国龙在会后接受采访时表示:“我们一定会起诉他(罗永浩),他对我们的伤害是很大的。”当晚,罗永浩也在社交平台连发多条内容,有奖征集西贝预制菜的证据。
9月12日,西贝向所有消费者开放了后厨,允许消费者在保证卫生标准的前提下参观任何一道菜品的制作过程。结果却是爆出更多的问题,在媒体探访过程中发现,西贝后厨充斥着冷冻食材,保质期24个月的冷冻西兰花、保质期18个月的烤鱼,煮好的羊排可以存放三天。至此,一个关于“西兰花比孩子还大”的梗开始传播,西贝也因此再次“受伤”。9月14日,西贝在内部平台发布通知,暂停门店后厨的参观。
9月15日,西贝发布致歉声明表示,将尽可能把中央厨房前置加工工艺调整到门店现场加工。关于广大顾客关心的保质期问题,西贝称正在与上游供应商积极沟通,在保证食品安全和库存周转的前提下,尽量缩短保质期。
道歉信中最出圈的是在结尾的一句话,“顾客虐我千百遍,我待顾客如初恋”。这句话再次引发广大网友的强烈不满。该措辞被质疑将消费者合理维权行为描述为“虐待”,仿佛消费者是在无理取闹西贝受了天大的委屈。尽管西贝后续将“虐”字加引号重发了道歉信,但却又一次把自己推上了舆论的高点。
9月23日,西贝又打起了温情牌,账号“西贝品味早读”发布了文章《7岁的毛毛:我以为我再也吃不到西贝了……》,文章以7岁孩子的视角,讲述了妈妈因为新闻不让毛毛再去西贝的故事。面对妈妈的拒绝,毛毛哭闹坚持要去吃西贝,最终妈妈想通了,孩子吃了这么多年的西贝都未出现安全问题,不该因舆论否定这份信任。
这内容一出,便再次引发争议。许多网友认为这篇文章“煽情过头”,甚至有网友评论称:“某贝做的可能不是真的菜,但公关确实做的是真的菜。”
不久后相关内容便被删除了,这是西贝在此次舆情浪潮中最后一次掀起负面的浪花。
老板不作,舆情不多
显然在舆情问题的处理上,贾国龙并没有某些新能源车企董事长的定力——面对关于产品的各种舆论总是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甚至在舆情严重的时候还能淡定问候网友。
反观贾国龙,在舆情开始的第二天选择开发布会、开放后厨,随后又发出一系列令人瞠目结舌的道歉信和营销动作。后来,这种居高临下的说教营销方式被形象的称之为“登味营销”。年轻人们用“登”来嘲讽掌握一定权势但傲慢顽固的大叔,一旦“老登”开始向年轻人训话,或者对女性表现油腻,“登味”就出来了。
APP文章截图
不少媒体表示,这次的西贝的公关是“灾难级”的,罗永浩也在直播时说,西贝在打之前先自己捅了自己十几刀。
要说这次的舆情公关是谁负责?大概率是贾国龙自己。据多家媒体报道,西贝原品牌总监马女士于2025年3月离职,她在西贝工作了20年,从基层做到集团品牌总监。“浑水报告”对此表示,马女士完美错过了本次舆情危机。网友推测,若她仍在职,事情或许不会闹到这般地步...
若是没有那场发布会、没有开放后厨、没有道歉信上的那句话、没有“煽情”的文章,这波舆情或许都会早早收场。好在是西贝后来终于领悟了这一点,在没有新梗出现后,舆情也就过去了。
“管住嘴”西贝顺利通关?
为了再度挽回消费者,西贝这段时间“痛改前非”。
国庆前夕,西贝先对大家吐槽最多的价格问题进行了调整。自10月1日起,多款核心菜品价格下调,西贝面筋从39元降至33元,手撕椒麻鸡从63元降至46元,草原嫩烤羊排从119元降至109元,葱香烤鱼从89元降至79元,黄米凉糕从29元降至26元,并同步推出100元无门槛代金券。
这回的无门槛100元代金券让大家看到了西贝的诚意,每位进店顾客均可领取一张,可在下次消费时无门槛使用。这也就意味着,即使你在西贝里点一份最便宜的菜品,就能获得一张100元的代金券,相当于吃一顿送一顿了。券面还附有“调改公示”,并标注“西贝请您吃饭,品尝调改菜品”。
效果也立竿见影,关于西贝的负面舆情,转变成了如何薅羊毛的教程。另一边,黄牛也盯上了西贝的代金券。在二手平台上,有不少黄牛以五六十元的价格转让西贝的代金券。
对此贾国龙回应表示:“这些消费者都很善良,我们也相当于请客。请客就要大大方方的,既然来了,来的都是客,我们还是一视同仁的。”
除此之外,西贝部分门店的门头也进行了调整,一反之前的红白配色转用白绿,“莜面村”也改成了“我从草原来”。
对此,贾国龙回应称:“这只是一个小范围的尝试,不会普及到全国门店。也许未来在中心城市会有一两家店铺使用这个新标语(和Logo),就像星巴克有黑标店、工厂店一样。”
显然,西贝近期的操作,让口碑在短时间内成功完成了反转。据“时代周报”10月6日消息,北京朝阳区东坝万达广场的西贝门店基本满座,大部分为带小孩的家庭群体。在北京不同商圈用餐的多位消费者接受采访时表示,其在国庆期间到西贝就餐时均需取号排队,店内也几乎都是满座状态。但“品牌观察官”指出,这套组合拳只能带来短期的流量,能不能彻底挽回消费者的信任仍需观望。
“沥金”则指出,西贝贩卖的从来不只是食物,而是一套完整的家庭用餐解决方案。现在主动降价,无疑是自砸招牌,告诉消费者自己“不值得”。更深层的危机在于,西贝正在将自己拖入一场无法取胜的竞争。一旦踏上降价之路,它便从自己精心打造的家庭品质餐饮神坛跌落,被迫与大众快餐品牌在同一维度拼杀价格。
可不论怎么说,关于西贝的负面舆情已经过去了第一关算是通关成功,但品牌真正面临的长期考验才刚刚开始。短期流量能否转化为长期复购,降价后的品质能否持续兑现,定位调整能否站稳脚跟,这些都需要时间给出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