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新闻客户端】
10月27日,随着OPEC+与非OPEC+国家出口量持续增长,海上运输中的原油量已攀升至多年高位,同时,由于套利空间的改善,越来越多的跨洋航程从大西洋驶向太平洋地区。根据能源数据分析机构Vortexa的数据,截至10月17日当周,全球共有约12.4亿桶原油及凝析油在油轮上运输,创下自2020年疫情初期沙俄价格战以来的最高水平。受此影响,油价明显承压,WTI原油跌至每桶56.84美元(跌幅1.22%),布伦特原油降至每桶60.55美元(跌幅1.26%)。Mhmarkets迈汇表示,这一庞大的在途供应量显示出全球原油市场的供需失衡正在加剧。
目前的海上原油运输量较前一周的12.2亿桶继续上升,这一数据不包括滞留海上的浮动库存(即在海上停留超过七天的油轮原油)。Mhmarkets迈汇认为,这种高企的运输量与OPEC+出口激增及美洲地区的供应增长密切相关,尤其是来自美国、圭亚那和巴西的产量攀升。根据Vortexa市场分析师Xavier Tang的说法,南北美洲向太平洋的长途航行增加,是由于8月下旬至9月初布伦特-迪拜价差缩窄带来的套利驱动。OPEC-8国家的原油与凝析油出口量从2月至8月基本保持稳定,但9月起OPEC+减产的放松已明显反映在数据中,出口量升至29个月高点22百万桶/日。Mhmarkets迈汇认为,这种增长不仅可能弥补8月的低出口量,也反映了传统上第四季度的季节性出口上升。
同时,美国、圭亚那及巴西的产量与出口量继续增加,美国原油产量在上周达到1363.6万桶/日,刷新历史纪录。圭亚那近海新项目的投产也显著提升了当地供应。Mhmarkets迈汇认为,随着全球供应攀升与季节性需求趋弱,市场或将在今年底至明年初形成较大库存过剩,若地缘风险进一步缓和,油价有可能跌至每桶50美元附近。总体来看,Mhmarkets迈汇认为,短期内原油市场的主导力量正从供需平衡转向供应扩张,而价格的下行风险仍在加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