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新闻客户端】
39来源:澎湃新闻 倘若要盘点今年全国各地文旅的“出圈”案例,以苏超、赣超、湘超、川超等为代表的地方足球联赛,无疑是其中不可忽视的代表。 这些赛事,在一开始就超越了绿茵场上的竞技范畴,成为各地“以赛谋城”的综合性舞台。这其中,涌现出了一些可圈可点的成功案例。 以川超为例,绵阳,这座既非省会,也非传统文旅名城的西部城市,就在多个细节中表现出让人印象深刻的巧思。 在10月25日结束的主场对广元队的比赛中,绵阳不仅以1:0拿下对手,在赛事与文旅融合上,也可以说是大赢家。 如赛前举行的“乐享川超当燃绵阳”专属消费集市,点燃以赛促消费的热潮;开场的千人齐舞画面,更是让网友惊呼:“这是世界杯开幕式吗”? 而在10月7日的川超绵阳主场开幕式上,主办方特邀邓稼先之子邓志平与于敏之子于辛作为嘉宾参与开球仪式,更是将城市精神与体育赛事巧妙连接。 种种细节说明,这座由党中央、国务院批准建设的中国科技城,在文旅融合发展上,同样有着不凡的创新力。 并且,从结果看,绵阳已经尝到了甜头。 2025年上半年,常住人口不足500万的绵阳,A级景区接待游客1288.5万人次,同比增长15.02%。而在今年的国庆中秋双节假期中,绵阳文旅更是十余次登上央视,六次亮相《新闻联播》。 一座素来以科技创新著称的城市,为何在文旅融合上也会如此“得心应手”?没有爆款IP加持的绵阳,又是如何在激烈的文旅竞争中崭露头角的? 重新定义“科技 文旅” 日前公布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公报,将“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放在突出位置。在全社会科技氛围日益浓厚的当下,“科技 文旅”的发展自然也有了更大的想象空间。 事实上,近年来“科技游”不断升温。从无人机表演、AI秀到各类沉浸式科幻体验项目,各地也都在积极“上新”。 但对拥有20家国家级科研院所、25家国家级创新平台、28.9万名专业技术人才的绵阳来说,文旅与科技的融合,更堪称是与城市基因的深度绑定。 其优势和特点,可以归结为三个方面。 其一,“在地性”极强。举个例子,10月7日的川超绵阳主场开幕式上,开球嘉宾搭乘的无人驾驶公交车、现场迎宾的长虹机器人、装载比赛用球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