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介绍:
025-10-28 11:57:04来源:央广网 10月25日,全国中小学科技教育校长局长专题培训班举行。西南大学附属中学校(以下简称:西南大学附中)党委副书记、校长张勇受邀在全国中小学科技教育校长局长专题培训班上作交流发言。 此次直播面向全国教育系统,吸引超25万人次在线观看。张勇以“科技智趣学思行悟——科技教育‘研-实-创’模式探索与实践”为主题,系统分享了该校深耕科技教育的创新成果与特色经验,生动展现了“大学里的中学,中学里的大学”的独特育人生态,引发广泛关注与好评。 创新模式:构建“研-实-创”科技教育新生态 西南大学附中始终秉承“立人·新民”办学理念,践行“行己有耻,君子不器”校训,在科技教育领域持续探索。张勇介绍,学校历经多年实践打磨,形成了以“研究-实践-创新”为核心的递进式教育模式——“研”为源头,鼓励学生从观察中发现问题;“实”为路径,推动创意落地验证;“创”为目标,内化科技创新素养。三者螺旋进阶,形成科技教育的稳固根基。 该模式的落地以“问题驱动”为底层逻辑,贯穿课程、教学与支持体系全过程,引导学生实现从“解题”到“解决问题”的能力跃升;通过“多样化学习”满足学生个性需求,提供分层分类育人路径;依托“跨学科整合”打破学科壁垒,开展特色实践活动;更构建起包含“情感、方法、过程、体系”的四维支持网络及完善制度保障,形成全方位科技教育支撑体系。 西南大学附中2025科技节现场(学校供图) 立体实践:四大维度打造“西附样板” 为推动“研-实-创”模式落地见效,西南大学附中从课程、空间资源、师资、活动文化四大维度协同发力,构建起立体化科技教育实施路径。 课程建设,打造“三层八类”金字塔状课程群。底层“基础通识层”面向全体普及科技素养;中层“学科融合层”为创新潜质学生提供个性化课程;顶层“高阶研究层”聚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八类课程涵盖国家科学课程、20余年必修研究性学习、学科竞赛、39门校本选修课(如《人工智能基础》)、20余个科技社团(如北斗空间科学社)、大学先修课(依托“雏鹰计划”“英才计划”)、深度研究类课程及比赛展评类课程,覆盖全学段、满足多元需求。 空间与资源,内外联动搭建多元平台。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