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介绍: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大力繁荣文化事业,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提升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
文化如水,润物无声,连接着一个民族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今日之中国,很古朴也很时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领“新国潮”,消费市场掀起“中国风”,人文与经济交融共生、相得益彰。
“文化很发达的地方,经济照样走在前面。可以研究一下这里面的人文经济学。”2023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提出了“人文经济学”的重大命题。
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千年文脉和现代经济如何和谐共生?答案已书写在时代发展的蓬勃浪潮中:“中国式现代化赋予中华文明以现代力量,中华文明赋予中国式现代化以深厚底蕴。”
让我们先来看这样一组数据——
2024年,全国博物馆接待观众14.91亿人次,举办展览4.3万个,文创产品销售收入34.28亿元,广大游客“为一个馆,奔赴一座城”;全国文化产业实现营业收入19.14万亿元,营收规模再创历史新高,文化产业成为经济增长重要引擎;国内居民出游56.2亿人次,总花费5.8万亿元,文旅融合出新出彩,进一步释放消费潜力。
悠长壮阔的中华文明,不仅为我们留下了灿若星辰的历史文化遗产和自信包容的基因,更是连接过去与今天的桥梁,为经济社会发展增添了丰厚的文化底色。
推动高质量发展,文化是重要支点。这些年,广大年轻人爱上逛博物馆,约“看展搭子”在沉浸式展览中触摸历史,买精美文创“把文物带回家”。各地博物馆“花式整活”,为广大观众带来生动、立体、鲜活的文化体验,不仅点燃了“博物馆热”,将文化的灯火拨得更亮,同时也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度融入现代生活,将文化存量转化为消费增量,不断激发文化和旅游市场的澎湃动力。
文化的力量是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和助推器。人文经济学,就是要思考如何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人文精神融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从而让人文精神为高质量发展创造文化新动能。
同时,经济发展也为文化繁荣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拓展了广阔的市场空间,推动文化产业在规模增长和品质提升的基础上创新前行,有效推动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消费驱动、文旅融合、科技赋能,如何进一步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以福建武夷山为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