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新闻客户端】
今天,投资中国不仅仅是一种本地化策略,更是面向全球的前瞻举措
跨国企业优化在华投资布局,不是简单的生产环节转移,而是全球创新资源的重新配置,是面向未来的战略选择
把握趋势,赢得未来。哪里市场环境好,资本就往哪里流动;哪里创新生态强,资源就在哪里集聚
今年以来,外资在华布局呈现一个明显趋势: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加大在华研发投入,设立研发中心的步伐不断加快。据统计,截至今年9月,上海外资研发中心累计达到631家;截至今年1月,北京外资研发中心数量达到221家……
其中不乏大手笔。前不久,德国博世集团与苏州工业园区签约,计划未来5年投资约100亿元,建设智能驾控产业创新项目,聚焦研发和生产先进的全栈式智驾系统解决方案及智能座舱软硬件相关产品。
也有的一投再投。在浙江嘉兴,丹麦工业企业丹佛斯集团新增投资27亿元,建设在华第二园区,打造集研发、测试、生产、展示为一体的未来工厂和零碳产业园区。这是该企业过去20年间第十次增资。
外资企业纷纷布局或加码在华研发,既是看好中国的投资环境,更是看重中国的创新环境。
中国不仅拥有庞大的消费市场,而且是最具活力的市场之一,很多新趋势和新需求都首先在中国出现。融入中国市场澎湃的发展浪潮,方能于变局中把握新机,赢得更大的发展空间。以德国拜耳为例,截至2023年,其健康消费品中,中国创新产品占全球创新产品总量的15%,为单一市场最高。
在不少前沿技术领域,中国已经成为市场引领者。今天,投资中国不仅仅是一种本地化策略,更是面向全球的前瞻举措。“在华研发,服务全球”,已成为许多跨国企业保持和提升竞争力的内在需求。
有完备的产业体系、丰富的应用场景,中国作为“世界工厂”的分量不减,在全球创新链中的重要性与日俱增。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超过欧盟国家平均水平,全球创新指数排名跃升至第十名,24个创新集群成为全球百强……中国拥有丰富的人才资源和完善的产业链,为研发效率提供了硬支撑;全社会对创新的包容与推动,则营造了良好的软环境。
从政府、企业到消费者,对创新事物的高度接纳,形成了技术与市场的正向循环。无论是智能驾驶、工业互联网,还是医疗健康、绿色能源,中国市场都能为新技术新产品提供从概念验证到商业化落地的完整链条。
比如,今年跨国药企阿斯利康与石药集团达成战略研发合作,拟利用中国人工智能技术的最新进展,分析靶向蛋白与现有化合物分子?/spa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