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平台全新升级 大品正规官网 房卡 欢迎咨询 专注十年老店!!!
玩法详解:
2、打开添加微信客服【9268306】
注意事项:
光明日报北京10月29日电 为全面反映我国在应对气候变化领域的政策行动和工作情况,29日,生态环境部发布《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2025年度报告》并举行新闻发布会。
报告全面介绍了2024年以来中国应对气候变化政策、措施和重点工作成效,梳理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新部署、新目标,展示了中国减缓与适应气候变化、全国碳市场建设、产品碳足迹管理、政策体系和支撑保障,以及积极参与应对气候变化全球治理等方面的进展,并阐述了中方关于《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三十次缔约方大会的基本立场和主张。
报告指出,2024年,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持续下降,非化石能源消费占能源消费比重达19.8%,森林覆盖率超过25%。截至2025年6月底,全国可再生能源发电总装机达21.6亿千瓦,占全球总量40%以上;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达16.7亿千瓦,占全球总量近一半。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扩围至电力、钢铁、水泥、铝冶炼四个行业,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首批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完成登记并实现上线交易。
今年9月,我国公布了2035年国家自主贡献目标,这是我国首次提出覆盖全经济范围、包括所有温室气体的绝对量减排目标。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司长夏应显介绍,我国新一轮国家自主贡献目标可以概括为“1+3+3”的一揽子目标。其中,“1”是新提出的量化指标,即到2035年,中国全经济范围温室气体净排放量比峰值下降7%至10%——这标志着我国从聚焦二氧化碳到覆盖全温室气体、从控强度到降总量的重大跨越。据测算,我国到2035年的温室气体净排放比峰值下降绝对量将超过10亿吨二氧化碳当量,远超发达经济体历史同期水平,体现了前所未有的雄心和力度。第一个“3”是延续提出的2030年3个量化特色指标,并进一步提高力度,包括非化石能源消费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达到30%以上,风电和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2020年的6倍以上、力争达到36亿千瓦,森林蓄积量达到240亿立方米以上。第二个“3”是新提出的3个定性指标,即新能源汽车成为新销售车辆的主流、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覆盖主要高排放行业、气候适应型社会基本建成。到2035年,全国碳市场预计可覆盖中国碳排放总量的80%以上。新能源汽车目标将进一步带动动力电池、先进装备制造、智能网联技术等相关产业发展;气候适应型社会基本建成指标的提出,则体现了我国减缓与适应气候变化并重的一贯理念。
气候变化是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需要世界各国共同携手应对。截至目前,中国已经与43个发展中国家签署了55份气候变化南南合作谅解备忘录,通过合作建设低碳示范区、开展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项目、举办应对气候变化交流研讨班等方式,帮助其他发展中国家提升应对气候变化能力,为改善当地民生、提升人民福祉提供帮助。(记者 张胜)
《光明日报》(2025年10月30日 08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