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介绍: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倪雨晴
《企业生命周期》一书早在1990年就提出,应将企业视作一个生命体来看待。
这一观点为企业构建生态体系奠定了理论基础:把企业本身比作生命体,把企业生存、发展、演化的环境比作生态系统。
进入人工智能全面加速的时代,这一理论正在被现实印证。智能世界的快速到来,不仅仅是效率的提升,而是对行业底层逻辑、服务模式和价值链的深度重构。
如此规模和深度的变革,早已超越单一企业的能力范围,唯有通过产业协同、开放合作和可持续发展的生态体系,才能有效应对挑战,真正释放人工智能的巨大价值。
在今年的华为全联接大会上,生态理念被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华为常务董事汪涛宣布,未来五年,华为每年将投入150亿元人民币用于生态发展,为全球开源社区提供1500P算力支持,并动员1.5万人参与生态平台的开发与支持。
这不仅是资源的投入,更是一种面向全球开发者和产业伙伴的开放承诺。
华为的生态布局正从“联接”向纵深演进。过去,华为以通信和网络设备为核心,聚焦标准型产业;如今,其业务进一步延伸至终端、计算等生态型产业,服务对象从ToB行业客户和ToC消费者扩展到ToD开发者群体。
回望过去十年,华为的生态构建已初具规模。比如,在开源社区层面,OpenHarmony、openEuler、openGauss等核心项目快速迭代;在人才培养方面,华为持续推动与全球高校合作,培育面向未来的开发者力量。
全球范围内,科技企业也证明了生态建设的价值。苹果在全球拥有187家核心供应链企业,并吸引了超过3000万开发者;微软Visual Studio生态下的开发者超过5000万;Linux基金会汇聚了1700多名核心成员,其开源项目影响力辐射全球。
正是通过与上下游的长期协作,这些企业才能在技术浪潮中持续创新并保持活力。华为的战略与之异曲同工:强调开放、开源与人才培养,在全球范围内构建一个多层次、多角色的生态共同体。
汪涛表示:“繁荣的生态,不仅是产业前行的核心引擎,更是智能世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面向智能时代,华为坚持‘创新引领,开源开放,共创智能世界生态新选择’,将发展生态提升至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
智能世界的到来,不再是单点技术的比拼,而是一场全产业的共同进化。对于华为而言,生态建设是通过合作共赢,与产业链一同探索智能时代的无限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