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平台全新升级 大品正规官网 房卡 欢迎咨询 专注十年老店!!!
玩法详解:
2、打开添加微信客服【59722633】
注意事项:
入学推开宿舍门的那一刻
一鸣从此始,相望青云端。当毕业季的风拂过A4–513宿舍的窗棂,化学化工学院的四位女生用全员上岸名校的捷报,为这个夏天增添了最动人的注解。
保研路上,代飒三年如一日,终得水滴石穿,以优异成绩保送吉林大学化学专业。这个将“教室—食堂—宿舍”三点一线做到极致的姑娘,在谈及面试经验时目光灼灼,“系统梳理专业知识和科学设想、科研规划,帮助我更好地展现综合素质”。
身兼学院团委学生副书记的彭丹,则在保研华东理工大学生物化学专业的过程中,以省三好学生等12项荣誉铸就成功的台阶,更用“那些反复演算的草稿纸、晨读沙哑的背书声,终将成为照亮未来的星光”的感悟,诠释了青春逐梦的诗意。
考研战场上的故事同样精彩。彭颖以352分考入南京农业大学化学专业的背后,是学会与焦虑和解的智慧:“接受不完美,才能以清醒的头脑规划未来。”
调剂至新疆大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专业的李高杰,则在彭丹的笔记支援和暖心陪伴中,把342分的成绩化作“好心态就是最好的复习资料”的生动注脚。
小小宿舍,十余平米,一方天地,见证了她们太多动人的成长轨迹:代飒手握一等奖学金、三好学生、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竞赛三等奖的荣耀;彭丹收获一等奖学金、三好学生,并在江苏省化学化工实验竞赛中折桂;彭颖揽获省级实验竞赛二等奖;李高杰则书写了志愿公益服务的青春篇章。
所有这些共同捧回奖学金的日夜和互借笔记、共解难题的温馨时刻,终化作她们云程发轫的底气。
国家奖学金、全国高校商业精英挑战赛大奖、省市级竞赛荣誉40余项……管理学院B1-424宿舍是一个令人称羡的“学霸宿舍”。王舒芳、杨依然、程淑利三位女生用四年的坚持与拼搏,书写了一段全员考研成功的佳话。王舒芳即将踏入郑州大学攻读社会保障专业,杨依然被华中师范大学行政管理专业录取,程淑利则拿到了厦门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入场券。这份喜悦不仅属于个人,更闪耀着集体奋斗的光芒。
“其实大一刚入学时,我们就隐隐有了考研的想法。”王舒芳回忆道,作为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学生,她了解到要想在这个领域深耕,需要更高的学历支撑。
“社会保障专业的发展前景让我着迷,但想要在未来的职业赛道上具备竞争力,读研是必经之路。”杨依然在大三时坚定了决心,“研究生阶段不仅能深化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可以获得更优质的实习机会,为职业发展积蓄能量”。
走进她们的宿舍,能感受到一种独特的氛围。程淑利用“超合拍”来形容这个小小的空间,“我们都是‘干饭人’,压力大的时候,一顿火锅就能满血复活”。
更令人动容的,是她们为梦想相互扶持的日常。清晨去往图书馆的路上总有结伴的身影,夜晚的归途中总有学习心得的交流。而这种默契,正是考研路上最温暖的动力。
备考过程中难免遇到坎坷,但她们总能成为彼此最坚实的后盾。王舒芳坦言,自己有时会犯懒,“记得有次睡过头,程淑利直接掀我被子,还开玩笑说再不起来就要请全宿舍喝奶茶”。面对繁重的背诵任务,杨依然常常感到焦虑,“每当自己在群里吐槽时,她们总能变着法子逗我开心,看到她们专注的样子,我就告诉自己不能掉队”。
学习方法上,她们更是将团队协作发挥到极致。期末复习时,三人分工整理重点,共享复习资料;考研冲刺阶段,她们组队刷题、模拟面试,互相指出不足。“那些并肩作战的日子,现在想来都让人热血沸腾。”杨依然的感慨道出了三人的心声。
迈入D1–305宿舍,门后悬挂的四个“金榜题名”刺绣福袋格外醒目,这是物电学院为考研学子精心设计的“上岸锦囊”。
宿舍里的四位学霸选择考研的初衷各不相同,却都指向同一个方向——自我提升。颜培俊怀揣学术理想,渴望在专业领域深耕;华俊伟和孙楠楠则更看重研究生学历的实用价值,“现在高中教师岗位都要求研究生学历,这是硬门槛”;刘德伟则用“狂热”来形容自己对物理学的热爱:“我总梦想着有朝一日能站在物理学研究的最前沿。”尽管出发点各异,但他们都坚信,读研是自我增值的关键一步。
择校阶段,颜培俊结合自身情况考量各项条件,圈划了中南大学物理系,并把自己心仪的院校推荐给了舍友。命运在出分时展现出了物理世界特有的不确定性,最终颜培俊被东南大学录取,华俊伟“稳中求进”进入南开大学,孙楠楠则收到了云南大学的录取通知,而受颜培俊影响同样锚定中南大学的刘德伟如愿录取中南物理系。
在长达300多天的备考过程中,他们独创了“学习生活分区管理”模式。面对图书馆座位紧张的情况,孙楠楠主动留守宿舍学习,把宝贵的学习空间让给室友;其他三人则每天清晨7点准时到图书馆“抢座”,直到闭馆才返回。回到宿舍后,游戏开黑、夜话闲谈成为固定节目。“我们约定不在宿舍讨论复习进度,避免互相传递焦虑。”刘德伟解释道,在紧张的复习节奏下,“不攀比、不打扰”是彼此间最默契的无声支持。
四人虽将各奔东西,但还是约定每年暑假相聚。从大一的校文明寝室,到现在的全员上岸,门后的四个福袋见证了这段互相托举的岁月。D1–305的故事里,不是孤注一掷的悲壮,却是细水长流的坚持;没有“内卷”的硝烟,只有默契的共同进步。
“四年前推开F5–209宿舍门的那一刻,一种奇妙的熟悉感油然而生。”看似平常的初见,却开启了能动学院张嘉博、郭大杨、于学泽三位同学四年的同窗情谊。如今,他们分别收获了大连理工大学、东南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研究生录取通知书,用实力诠释了“优秀会传染”的真谛。
在这个“学霸宿舍”里,性格迥异的三位青年形成了独特的相处模式。张嘉博的晨起习惯与于学泽的夜读作息意外延长了宿舍的“活跃时长”;健身房的互相督促、食堂的带饭默契、科研竞赛的组队合作,体现着他们“和而不同”的智慧。正如郭大杨所言,“张嘉博就像我们的‘学习催化剂’,他带着书本去社区自习的身影,不知不觉就带动了整个宿舍的学习氛围”。
考研路上最难忘的,莫过于那个临时更换目标院校的秋夜。当于学泽因专业课变更而十分焦虑时,是两位室友的深夜陪读、资料共享和模拟答辩,让南航校门前的偶遇最终成为现实。这段互帮互助的备考历程,不仅让三人全部“上岸”,更让他们领悟到“真正的友谊,是让彼此都成为更好的人”。
从连云港到无锡的实习足迹,从实验室到考场的奋斗身影,F5–209宿舍用四年时光书写了一段关于青春、成长与友谊的温暖故事。正如他们所说:“我们学会的不仅是知识,更是相信自己和战胜困难的能力。”这段携手并进的旅程,终将成为他们走向更广阔天地时最珍贵的行囊。
原标题:《全员上岸!这些“学霸宿舍”的秘诀是……》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Android版
iPhone版
iPad版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