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新闻客户端】
来源:财事汇
2025 年,A 股市场在经济复苏与政策支持下呈现回暖态势,科技、周期及高端制造板块轮番活跃,投资者信心显著提升,公募基金行业随之迎来净值修复与规模扩张。
作为国内首批成立的 “老五家” 公募基金之一,华安基金资产管理规模截至6月底已突破 8000亿元,达到8225.06亿元,较上年末增加6.5%,延续了稳健增长势头。
但深入剖析其经营状况与内部结构可见,亮眼的规模扩张背后,主动权益投资承压、投研团队波动、合规管理考验及未来整合方向不明等问题凸显,市场对其长期竞争力高度关注。
结构性失衡,主动权益持续承压
华安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成立于1998年,注册资本1.5亿元。过去五年,公司整体规模保持扩张,但增长背后隐藏着显著的结构性失衡:固收类与被动指数类产品成为规模扩张的核心支柱,而主动权益业务则持续萎缩,逐渐偏离行业“重权益、强主动管理”的发展方向。
从产品结构来看,固收与被动业务是推动公司规模增长的主要动力。2020年至2025年,华安基金货币基金规模从1949.76亿元增至3038.58亿元,增长55.84%;债券基金从569.43亿元增至1379.7亿元,增长142.3%;指数基金表现最为突出,从579.64亿元飙升至1782.16亿元,暴增207.46%。
其中,华安黄金ETF(518880)截至2025年9月24日的年收益率达到43.74%,规模达到近600亿元,成为同类产品中头部黄金ETF之一。单一产品的规模接近公司全部主动权益基金总和,反映出指数类产品在华安基金中的重要地位。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主动权益产品规模持续下滑。股票型基金规模从2020年9月末的32.59亿元降至2025年7月的23.16亿元,五年缩水近30.1%;混合型基金则从1094.33亿元降至819.4亿元,降幅为25.12%。尽管2021年曾短暂冲高至1839.27亿元,但此后连续三年下滑。
主动权益萎缩的根本原因在于业绩不振。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9月6日,华安基金旗下成立满三年的股票型基金中,有35.14%的产品近三年收益率不及沪深300指数同期11.6%的涨幅;混合型基金近三年平均收益率仅7.95%,落后沪深300指数3.65个百分点,主动管理能力未达市场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