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新闻客户端】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郭聪聪
曾凭借雄厚资本纵横市场的万达集团,正面临一场严峻的金融司法危机。
近日,大连万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 “万达集团”)及其法定代表人王健林再陷负面风波 ——王健林被依法限制高消费,万达集团多项金融相关的执行案件、资产股权冻结信息陆续曝光。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梳理,截至目前,万达集团被执行总金额已超过52亿元。
值得关注的是,相关案件多数由北京、上海、成渝三家金融法院集中审理,这也是目前我国仅有的三家专门金融审判机构。从申请执行人来看,也出现了中国银行、上海国际信托等多家金融机构的身影。
此外,作为万达旗下两大核心金融平台,上海万达网络金融服务有限公司与上海万达小额贷款有限公司的股权也相继被冻结,也为其金融业务的发展带来不确定性。
中行、上海信托等机构与之对簿公堂
企业预警通信息显示,王健林近期新增 “限制高消费” 措施,此次限高与此前一起强制执行案件直接相关。案件流程显示,万达集团、万达地产集团有限公司已因该案件被法院强制执行1.86亿元,目前相关执行程序仍在推进中。
从整体债务情况来看,万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压力已十分显著——截至目前,其现存多条被执行人信息,累计被执行金额已突破52亿元。
值得关注的是,2025年8月至9月,万达集团就因四起独立案件接连面临强制执行,涉及金额分别为24亿元、3.3亿元、4.07亿元以及4亿元,对应的执行法院则分别为北京金融法院、上海金融法院、成渝金融法院。经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这三家法院是我国目前仅有的专门金融审判机构,其审判范围明确聚焦金融领域,主要涵盖金融民商事案件、涉金融行政案件及相关执行案件。
万达集团近期涉及的多起案件集中由这三家专业金融法院审理,侧面显示出了其纠纷的金融属性及复杂性。
从申请执行人来看,出现了多家金融机构的身影。例如,中国银行成都锦江支行作为申请执行人,申请执行金额达3.3亿元;而在上海金融法院审理的4.07亿元案件中,原告则为上海国际信托有限公司。
在上海国际信托有限公?/sp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