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介绍:
2025年开年至今,理财子公司在权益市场的动作越发频繁。一方面,调研上市公司次数激增,年内已累计超过2000次,重点聚焦于创业板与科创板等“新质生产力”板块;另一方面,权益类及混合类理财产品发行规模大幅增长。
业内人士指出,调研与发行的双重升温,反映出银行理财在主动管理与权益投资方向上的战略性调整,也与宏观环境、政策导向以及客户需求变化密切相关。未来,随着权益市场回暖和资金环境改善,理财公司在权益投资的角色将更加活跃,权益类理财产品也将成为银行理财转型的重要抓手。
“硬科技”成调研重点
2025年1月至今,理财公司对上市公司基本面的关注度持续升温。据记者不完全统计,截至9月底,理财公司年内对A股上市公司开展的现场与电话会议调研次数已超2100次。这一规模相比往年显著增长。
从板块分布看,创业板与科创板是调研重点,合计占比接近一半。其中,创业板调研422次,科创板调研452次;上证主板与深证主板合计827次(其中上证主板341次、深证主板486次),北交所相对有限,仅40次。
调研活跃的机构以银行系理财子公司为主,宁银理财、招银理财、兴银理财、杭银理财等单家机构调研次数均超过200次。其中,宁银理财年内调研接近300场,重点关注新能源装备、智能制造与医药健康等领域。兴银理财则累计调研239次,覆盖190只个股,其中创业板与科创板公司合计占比超五成。
个股层面,“硬科技”类公司成为调研重点。中控技术、东芯股份、汇川技术、瑞迈特等频繁出现在名单中。例如,招银理财在年内先后五次调研中控技术,围绕人工智能应用展开讨论。在9月初的调研中,招银理财特别关注该公司新近发布的工业AI大模型TPT2的价值与落地。
调研与市场表现之间也呈现出一定联动性。浦银理财年内调研的56家公司中,有44只股票在调研后至今实现上涨,其中6只个股涨幅超过翻倍。但不同赛道个股走势分化,迈威生物-U在1月接受调研后股价上涨超过158%,而中农立华则在调研后下跌3.3%。
在兴银理财9月的调研案例中,晶盛机电在调研后股价上涨30%,受益于光伏与半导体设备业务扩张。但姚记科技与科兴制药则在调研后出现回调,分别下跌6.5%和4.9%,背后因素涉及行业竞争与政策压力。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理财子公司调研热度上升,一方面与净值化转型后主动管理需求增加相关,另一方面也反映出机构在宏观政策转向背景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