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新闻客户端】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来源 | 独角金融
作者 | 刘银平编辑 | 付影
华夏银行(600015.SH)核心管理层迎来一轮密集“换防”,三位“首席”组成的新阵容正式亮相。
根据10月23日晚华夏银行的公告,原首席风险官刘小莉调任首席运营官(COO),原北银理财董事长方宜出任首席风险官(CRO),资产负债部总经理刘越晋升为首席财务官(CFO)。此次调整不仅涉及关键岗位,更折射出华夏银行在强化内部运营与风险管控上的新布局。
最引人关注的是首席风险官的变动,刘小莉担任该职位仅9个月时间,新任首席风险官此前担任北银理财董事长仅2个多月,这一职位的调整的背后,是否与今年9月收到银行业最大的罚单有关?就在同一天,华夏银行还公布了2025年三季报,营收、净利润双双下滑。新任高管的加入,也为华夏银行能否打赢今年业绩“翻身仗”埋下伏笔。
1
“首席天团”大换防
公开资料显示,刘小莉出生于1973年4月,硕士学位,经济师,历任华夏银行总行营业部党委委员、副总经理,北京分行党委委员、副行长,总行计划财务部副总经理、风险管理部总经理、授信审批部总经理、首席风险官。现任华夏银行党委委员。
其担任首席风险官时间并不长,今年1月19日正式获批上任,到目前不过9个多月的时间。
这是华夏银行首次设立首席运营官。该职位在外资银行和其他非银机构比较常见,在A股上市银行并不多见,也是公司的核心高管职位。首席运营官(COO)主要职责是制定企业长远战略、负责公司日常运营、辅助首席执行官(CEO)的工作,后者在银行中相当于行长职位。
短期内核心职位发生人员变动,或不利于银行风险战略的延续性和稳定性。华夏银行并未公开此次人事调整的原因,香颂资本董事沈萌则表示,华夏银行是国有企业,所以很多情况下组织设置是根据上级要求或人事安排,并非根据商业或市场因素。
刘小莉卸任首席风险官之后,原北银理财董事长方宜接任了这一职位。
9月10日,北银理财公告称,近日收到方宜的辞呈,因工作调动,方宜辞去公司董事长、董事及董事会专门委员会相关职务。而这距其6月28日获准出任董事长仅2个多月,当时市场就传出其将出任华夏银行首席风险官的消息。
方宜出生于1980年9月,博士研究生,在担任北银理财董事长之前,历任北京银行(601169.SH)济南分行副行长,总行董事会(监事会)办公室副主任、投资管理部副总经理,石家庄分行党委书记、行长,是一名北京银行老将。
华夏银行的董事、高管阵营中,已有多名来自北京银行,包括董事长杨书剑、副行长唐一鸣、首席信息官龚伟华。
华夏银行还从内部提拔了刘越为首席财务官,刘越1977年2月出生,曾任华夏银行计划财务部副总经理、北京分行副行长、总行计划财务部总经理,现任资产负债部总经理。
图源:罐头图库
针对此次人事调整,华夏银行回应称,首席的配备将进一步强化经营管理力量,提升管理精细化、专业化水平,支撑业务高质量发展。
今年以来,华夏银行在人事及组织机构方面进行了重大调整及改革。
1月24日,原董事长李民吉因个人原因卸任,2月28日,北京银行原行长杨书剑出任华夏银行党委书记,5月20日,其董事长任职资格获监管核准。
9月29日,华夏银行董事会通过了两项决议,设立资金运营中心和优化总行部门设置。
总行部门的拆并整合引发关注。根据《经济观察报》从多方了解到,业务部门升级为“公司金融部”,贸易金融部与产业数字金融部合并为“交易银行部”,计划财务部“一分为二”,拆解为财务会计部和资产负债管理部,数据金融管理部更名为“信息科技管理部”,数据信息部调整为“数据管理部”,消费者权益保护部则升格为一级部门。
这一系列的调整,显示出华夏银行正通过部门整合与升级,强化其公司核心业务,并提升科技与数据的战略地位。
2
首席风险官9个月2次调整成焦点
从本次三个“首席”职位调整情况来看,市场关注度最高的还是首席风险官一职。前任刘小莉在该职位任职时间仅9个多月,现任方宜此前在北银理财担任董事长仅2个多月,使得首席风险官这一职位的稳定性遭受质疑。
在刘小莉担任首席风险官期间,华夏银行收到了今年银行业的最大单张罚单。9月5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披露,对华夏银行及相关责任人员作出处罚。因相关贷款、票据、同业等业务管理不审慎,监管数据报送不合规等,监管对该行罚款8725万元,并对具体责任人员相应处以警告或者罚款,相关责任人员合计罚款20万元。
对于监管处罚问题,华夏银行称:高度重视,深入分析问题成因,已迅速落实各项整改措施,并对相关责任人员进行严肃问责。下一步将严格落实监管要求,持续强化内控合规管理,推动业务经营健康发展。
此次处罚来源于2023年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对该行进行的全面内控检查。2025年以来,华夏银行收到11张罚单,总计罚款9907万元,被罚原因以信贷违规问题为主。2024年全年,华夏银行因贷款资金被挪用、违规资金回流及贷款“三查”不到位等问题,累计被罚超千万元。2025年前10个月罚单金额远超2024年。
频繁被监管处罚,说明银行在内控方面未能建立起有效的合规文化与长效机制,而首席风险官、首席合规官作为该体系的核心构建者与监督者,是公司治理结构中至关重要的制衡环节,是银行稳健经营的“压舱石”和风险防范的“防火墙”。
图源:罐头图库
在刘小莉担任首席风险官的3天后,1月22日,华夏银行还迎来了新任首席合规官——杨宏。
2024年12月,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颁布《金融机构合规管理办法》,于2025年3月1日起实施,其中提到,金融机构应当在机构总部设立首席合规官,首席合规官是高级管理人员,接受机构董事长和行长(总经理)直接领导,向董事会负责。杨宏则是在该管理办法发布之后的首个银行首席合规官。
博通咨询首席分析师王蓬博表示,首席合规官的核心职责是统筹全行合规管理体系建设,确保各项业务和经营活动符合法律法规、监管要求及内部规章制度。
首席风险官和首席合规官的侧重点不同,前者主要负责组织建立银行整体性风险管理政策和策略,更多涉及业务层面的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后者重心则放在是否符合监管政策导向,以及执行过程中的规范性。两个职位也有交叉协作的地方,共同参与公司风险管理与合规管理。目前还有部分金融机构未设置首席合规官职位。
方宜担任首席风险官之后,能否和杨宏一起形成有效的协同合力,在严厉的监管框架下,彻底扭转华夏银行在合规与风控上的被动局面,共同成为抵御风险、重塑市场信心的坚实防线,这无疑是摆在他们面前最核心的课题。
3
营收、净利润“双降”,投资收益占营收近2成
在三名核心高层调整的同一天,华夏银行还公布了2025年三季度财报,也是首家公布三季度报的A股银行,但从业绩上来看并不是很理想,前三季度营业收入648.81亿元,同比下降8.7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79.82亿元,同比下降2.86%,降幅较上半年有所收窄。
华夏银行对前三季度业绩进行说明,营业收入、净利润同比下降主要来自两方面原因:一是受债券市场波动影响,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减少;二是受行业息差趋势性收窄影响,利息净收入同比减少。上述波动与市场环境变动、行业整体趋势基本一致。
面对利率市场化与同业竞争,华夏银行资产负债管理能力面临严峻考验,息差持续收窄导致营收增长乏力。
图源:罐头图库
前三季度,华夏银行利息净收入462.94亿元,同比下降1.62%,2021年以来利息净收入已连续四年下降,今年降幅收窄。一方面,贷款规模增幅低于存款规模增幅,前三季度贷款规模、存款规模增速分别为2.93%、8.72%;另一方面,市场利率下行趋势下,贷款平均利率降幅要高于存款利率降幅。
三季度报告并未披露存贷利率,根据华夏银行2025年中报信息,上半年贷款平均利率为3.96%,同比下降0.51个百分点;存款平均利率为1.68%,同比下降0.34个百分点。
三季度净息差为1.55%,较上半年末略上升0.01个百分点,较去年末下降了0.04个百分点,在A股上市银行中处在中游水平,整个银行业的息差“保卫战”仍在持续。
利息净收入占到营业收入的7成以上,持续缩水导致营收面临较大增长压力。但营收下降的最主要原因是,公允价值变动收益由正转负,前三季度为-45.05亿元,而去年同期为33.26亿元,在该项目上的收入比去年同期减少了78.31亿元。
华夏银行对此解释,去年债券市场利率呈现趋势性下行,存量债券估值上升;今年以来,债券收益率持续宽幅震荡,三季度末债券利率比年初普遍上行,存量债券估值下降。
来源:华夏银行2025年三季度报告
投资收益是华夏银行的重要收入来源之一,并且近年来对营收的贡献逐渐增大。2020年以来投资收益持续增长,到2024年达到157亿元,同比增长66.58%,增幅在A股上市股份行中居首,四年翻了7倍多。
2025年前三季度投资收益为127.99亿元,同比增长3.61%,增速相较过去几年放缓,占营业收入的比重为19.73%。目前大部分股份行暂时未披露三季度报告,但从中报信息来看,华夏银行投资收益占营业收入的比重在股份行中位居第二位,仅次于浙商银行(601916.SH)。
华夏银行的资产质量总体稳定但不良贷款率仍然偏高,三季度为1.58%,相较上半年末下降了0.02个百分点,上半年不良率在42家A股上市银行中位列第五,在9家上市股份行中最高。
谈到资产质量问题,华夏银行行长瞿纲在业绩说明会上称,华夏银行不良贷款余额较高的行业领域主要有批发和零售业、房地产业、采矿业、建筑业和零售信贷领域,与目前市场状况基本一致。对于房地产业务,该行将持续严格落实房地产协调机制等国家政策要求,一户一策做好存量业务的支持,积极推动存量风险化解。
公司拨备覆盖率149.33%,较去年末下降了12.56个百分点。同时,三季度信用减值损失32.09亿元,较前两个季度明显减少,虽然利润下降较前两个季度放缓,但风险抵御能力减弱、利润调节空间收窄。
经过此番管理层“换血”与组织架构重塑后,华夏银行能否强化风控与运营效率,以应对业绩增长与资产质量的双重挑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