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新闻客户端】
武大靖在第十四届全国冬季运动会开幕式上传递火炬。
新华社记者 黄 伟摄
随着冰雪运动“南展西扩东进”,“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成果不断巩固扩大,助推全民健身热潮向纵深发展。在这一过程中,冰雪健儿驰骋赛场,用拼搏与汗水书写追梦故事,更为世界冰雪运动注入生机活力。近日,在冰雪运动名将武大靖训练的间隙,记者与他面对面交流,听听他对冰雪运动的思考以及未来的规划。
——编 者
名将小传
武大靖,1994年出生于黑龙江省佳木斯市,10岁开始练习滑冰,16岁进入国家队。截至目前,他共获得124块奖牌,其中获得过16次世界杯系列的男子短道速滑500米冠军,也是该项目世界纪录保持者、冬奥会纪录保持者。
“只要能为团队贡献一份力量,什么都值得”
问:记得7年前的平昌冬奥会上,中国队在短道赛场经历多次争议判罚,您又在男子500米决赛中孤军奋战。当时是什么样的心理状态?冲线后第一时间想到的是什么?
答:当时目光都聚焦在我身上,我不仅背负自己的梦想,还承载着队友、教练的期待,非常紧张,逼近极限。但时间不允许我去做更多调整,只能咬着牙往前冲。
冲线后,压力与情绪瞬间释放,心里突然轻松了,想要和队友、教练们庆祝。不过由于后续还有比赛,要在短时间内将情绪调整好,所以真正享受胜利的时间只有几十秒。
问:腰伤复发时打封闭上场,手指关节变形无法伸直……这些伤病对您产生了哪些影响?
答:我印象最深的伤病是临近北京冬奥会时腰伤突发,生活完全无法自理。从房间的床上到洗手间,几米的距离我要挪上半个小时,饭也只能在床上趴着吃。但对我来说,真正可怕的是伤病对内心的折磨。每当我看到其他队员在努力训练,而我还需要时间康复,就很担心自己成为团队的负担。
对专业运动员来说,与伤病博弈是常态。幸运的是,现在的运动员可以通过更先进的仪器进行更科学的训练,更从容地应对伤病。也正是因为科技助力,我的腰伤恢复得很快。当遭遇伤病时,我觉得最重要的是保持积极心态,尝试与伤病“和谐”相处,以科学的方式沉着应对。
问:北京冬奥会上,您在男子1000米决赛中“让队友先走”的动作得到许多冰迷点赞,也助力中国队顺利包揽冠亚军,但您自己只拿到一枚混合团体接力金牌,为什么做出这样的选择?怎样看待团队胜利与个人成绩之间的关系?
答:那一瞬间没想那么多,完全是下意识的举
